找到相关内容141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[瑞士]罗杰·琼森:关于无住之心

    。只有观照“我执”的空性才是正确的起点。   这种观照就是禅观。正宗的佛教禅观不仅和西方的冥想不一样,而且也与执著感官和物象的催眠体验大相径庭。   一旦禅观的修习者洞察到自己念头、思想的空性,...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界限。   通过禅观的修行我们会与诸法融为一体,我们会感受到整个世界,从地上的石头到天上的云朵都和我们血肉相关、心动相连,内外的界限消失了,我们自然会以一种超然、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一切...

    [瑞士]罗杰·琼森、明海 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1939088.html
  • 观察者与参与者

    非常接近禅观修练。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禅观的时候,根据《四念处经》(The SatipatthanaSutta),我们是在从身体内部来静观身体(观身如身)。这意味着我们没有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一个与自己不相关的客体 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客体来观察。禅观不是拿心灵的认识对象来进行一番测量和思考,而是直接体验它。这就叫做"无分别想 "(Nirvikalpajnana)。   将心与对象割裂开来的分别...

    [法]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0846424.html
  • 交流激荡,集思广益

    大会主席惠空法师表示,举办“两岸禅学研讨会”的目的,是希望唤起佛弟子对于“佛教禅观”,此一做为佛教核心──实修的重视。去年举办第一届后,由于大众的认同与鼓励,今年更针对当前教界流行最广的念佛法门为主题,...教授认为:“议题安排可以看出主办者的见识。”透过不同角度、不同观点的相互激荡,可以让大家对念佛禅观有一更丰富、更清晰的了解。当然,这其中还有许多歧见未能融通,但这也是义解论辩的必然;正因为有歧异,才有...

    释妙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4969770.html
  • 无诤三昧

    ,一天忽感四大不调,身心非常疲劳。在病重的时候,他结跏趺坐,端身正念著:引发身体病苦的原因,有的是过去的业报现前,有的是现生运缘的关系,用医药不能彻底根除。唯有深信因果,忏悔罪业,修习禅观,从心不苦到身不苦。经过正念和禅观之后,他顿时感到身心轻松自在.疾病也豁然痊愈了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231116363.html
  • 禅定──护心之道·见性之本

    传统的生存智慧对现实社会人生是否仍有导引作用,禅之超越性对世俗民众之身心是否仍为强健之道,禅定作为佛门之根本行持是否应视为续佛慧命之基础?本著这些问题将是我们探讨“中国佛教禅观之未来展望&...ldquo;中国佛教禅观之未来展望”并不应仅限于禅法于现在及未来对社会人群的影响力之层面,其实,这一论题更多更主要地是探讨佛门本份事──禅修法门。从教理上讲,佛门修行的总纲为戒、定、慧三学,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2669664.html
  • 中国在南北朝後期的四念处观法

    中心,考察一下当时四念处思想的形态,以及时人如何实践四念处。这是一个重要的时期,因为中国人吸收了由印度传来的禅观及观法,而有新的发展,特别是北方的修禅者有所成就,如天台智颉的止观大系及禅宗的发展母胎均...呢?让我们回溯一下,在《高憎传》的求耶跋摩三二(七—四三一)传中,附有他的遗玄、具体的敍述了他自身修行的禅观:在广阔的旷野中,首先产生死尸、白骨等不洁净的观念,浚修行四念处的别相观及总相观,而进入了...

    塭入法道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365246.html
  • 老干新枝

    。尤其站在世纪之交,回顾过去、展望末来,更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。今惠空法师有感于当前佛教禅观衰微,发心振兴弘扬,举办“两岸禅学研讨会”,藉此引起教内大德的重视与提倡。会上以“中国佛教禅观之未来展望”为主题,进行专题讨论,卓有成效。会后又命笔者以此为主题,为佛藏杂志撰文。笔者不揣浅陋,提出自己的拙见,就教于教内外高僧大德。也作为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的纪念。  一、培养“真修实证”的禅观研修人才  佛教...

    传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4469681.html
  • 论禅净自悟与他力思想之开展──从念佛见佛到即心是佛

    禅净二系思想之融合,有著极大的导引作用。(这是禅宗与净土宗之历史关涉,而禅观是遍于各宗派之修观,故禅宗与禅观有别)。  本论题所关心的问题是:禅主张自力(自悟),而净土思想强调他力。此一思想形成原因为何?其开展与演变过程如何?居于这一思路考察发现:原始佛教之念佛与禅是同源──禅观与念佛同修。念佛并非如后期净土宗之专称佛之名号。沿著此脉络即得知:称名、观相、唯心、实相四种念佛,其开展之根源。最终归结为...

    傅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1469797.html
  • 专题讨论——开放讨论部分

    专题讨论——开放讨论部分  惠空法师——结语  谢谢三位主讲人的解说,在开放给各位讨论之前,我先对刚刚的几个语词做说明:  禅有“禅观”和“禅定”两种解释,禅定著重在定的层次,禅观就有定与慧的层次,刚刚大航法师提到这个问题,所以我要说明一下为什么专题讨论要订这个题目。如果只有定而没有慧的话就不能解脱,所以禅观这个观是做为慧之因,是指“定、慧”,兼带少分或多分的戒学,所以禅观思想是解脱修行的方法、...

    惠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0366244.html
  •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“五重唯识观”的哲学意涵(下)

    。其混淆乃在于把不同性质与阶段的“禅观”混为一谈,其误导则如河村澄雄(L. Kawamura) 在〈佛教脉络内的神秘主义〉(Mysticism in a Buddhist Context) 一文内指出,制造缘起与空性、日常生活与宗教体验、凡与圣是相斥的断层关系之错觉,不合实情地跨大智性与宗教禅观之间的距离,并错误地切断两者应有的延续性 [2],故应采取更审慎的态度定位唯识宗瑜伽行与所谓佛教密契体验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565973.html